1、近些年来,随着大众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,“绿色、健康”已成为农产品行业发展的新风尚。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“吃安全食品”成了不少追求品质生活的都市人群的迫切需求。
2、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市场逐步转型的背景下,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,扩大农产品销售,走品牌化战略道路是农产品生产者的现实选择。
3、农产品行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化的生产、规范化管理、市场化运作,急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。
项目名称: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项目
项目地址:河南
项目简介:项目主营业务为玉米、大豆、小麦、有机蔬菜瓜果等种植,另外在养殖鸡鸭猪。玉米、小麦等采用深加工,拟建有完整的生产工序,通过对玉米、小麦等原料加工制成各类产品并向终端用户销售实现盈利。
运营模式:
项目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,制定了一整套有利于项目长期发展的运营模式。
1.种植模式:项目通过引进适合本地种植的农产品、种植技术,由本地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包装工包在全国建立门店全国销售,形成以公司带动型为主的“公司+农户种植”的农业发展模式。形成有影响力的商品,进而进一步的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。农业公司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;农民摆脱了传统农业的束缚,拓宽了就业渠道,增加了经济收入。
2.生产模式:项目拟建全套生产流程,主要生产模式是自行生产模式,采购原、辅材料,全部工序都利用自有的生产场地和生产设备进行生产,最后将生产的产品进行销售的生产方式。在生产实施过程中,实施全面质量管理,通过对原辅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评估、现场随机抽检、原辅材料到货检验以及生产过程各工段的产品检验,确保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。
3.销售模式:项目采用直供终端用户的销售方式进行产品销售,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,拟在国内市场上建立较稳定的客户群体,并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。
盈利模式:
公司采用自营销售、自主定价和代办运输为主的销售模式。销售渠道以直供终端用户方式销售,不仅需要具有科学文化素质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、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,还要以农业生产、经营或服务为主,获取农业种植深加工等收入。
项目进展:
项目处于种子期。项目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对玉米、小麦等进行深层次的加工。
创始人介绍:本项目创始人申总从事本行业多年,有丰富的经验与人脉,对本项目的发展契机、目标市场定位、营销策略、运营模式、盈利模式、发展战略、预期达到的目标及相关风险等已有深入的思考与清晰的规划。
1、市场前景广阔: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,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。同时,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,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5元,同比增长6.6%。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居民的饮食习惯从“吃饱”向“吃好”转变,有机农产品由于其原生态、品质、健康等概念,市场需求量迅速攀升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蔬菜类、干鲜水果类消费支出分别由2003年的236.44元、174.89元增加至2012年的591.97元和506.30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0.74%和12.54%。总体而言,我国农产品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。
2、产品质量优势:近年来人们的健康理念集聚增强,越来越热衷于绿色健康的原生态食品。河南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,农业资源丰富,生态优势明显,为发展绿色无公害经济作物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公司的宗旨是“绿色、环保、健康”。公司的理念是安全生态、科学发展、诚信至上,做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,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,打造国际标志性农产品品牌。
3、政策支持优势: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,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,一直是我国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。国家对农业在税收方面有优惠政策:A、农业产品增值税是低税率13%。B、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》(国务院令第512号)规定:企业从事农、林、牧、渔业项目的所得,可以免征、减征企业所得税。例如:蔬菜、谷物、薯类、油料、豆类、棉花、麻类、糖料、水果、坚果的种植等。C、对从事农业机耕、排灌、病虫害防治、植保、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,家禽、牲畜、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收入,免征营业税。
2016年国家一号文件出台,为了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,健全统一开放、布局合理、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,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;并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,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,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;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,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行动;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,形成线上线下融合、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;加强商贸流通、供销、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与衔接,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等。